钢板仓的发展史 人们较早用钢板仓储粮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。较初阶段的钢板仓是铆接式的,用6-10mm的钢板铆接,非常牢固。 *二阶段的钢板仓是焊接式的。人们用4-10mm的钢板建仓。焊接仓的气密性很好,强度大,可建高度高,但表面防腐能力差,钢材耗量大,维护成本较高。 *三阶段是薄壁钢板仓,两种类型:装配式波纹钢板仓和螺旋式钢板仓(利浦仓)。上世纪50年代中期,为了适应散粮运输的需要开始用薄壁钢板仓。这些仓具有自重轻、装配方便、价格便宜、机械化、自动化程度高、效率高等特性。特别是从上世纪70年代用标准材料进行生产后,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。尤其是康程板仓采用全部镀锌内竖筋增加了钢板仓的防腐、防锈能力,更加延长了钢板仓的使用寿命,获得了行业内的**,其经济性、实用性已在行业中得到认可。 钢板仓涉及行业包括面粉、饲料、油脂、酒精、大米、生物发电、港口、储备库、设计院等。 记者:农民增收是“三农”工作的永恒主题,是较大的民生。安徽在实现粮食增产,为国家做贡献的同时,如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? 的确如你所说,增收是较大的民生,农民的收入上不去,种粮的积极性就会受挫,粮食生产就将出现滑坡,农业农村的其他事情也就办不好。多年来,我们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,始终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广开农民增收门路,努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。 粮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。我们牢牢抓住这一根本,让农民在粮食上多拿钱、得实惠。一是靠落实政策促增收。近年来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,我们坚决做到不截留、不走样,把国家补贴一分不少地交给农民;二是靠抓高产创建促增收。增产是实现增收的重要基础,抓住了产量就抓住了收入;三是靠抓绿色**促增收。通过开发**,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形象,不但提高了市场竞争力,更使好东西卖上了好价钱。比如,五常市绿色优质水稻就比普通水稻多卖一倍的价钱,仅这一项五常农民就增收2亿多元;四是靠抓规模经营促增收。我们坚持依法、自愿、有偿的原则,扩大种植规模,让农民在规模经营上多收一块;五是靠抓市场服务促增收。积极为农民搭建产品销售平台,搞好产销对接服务,努力减少中间环节,把利润空间较大限度地留给农民。 同时,我们还放宽视野,跳出粮食、跳出农业,通过加快结构调整、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等方式,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 联系电话:(微信同号)qq: